新闻资讯
从居民关注点出发 构建共治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1-03-18 16:44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民以居为安。居住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住宅物业管理事关群众生活品质,事关城市安全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物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建言献策。

在“管”上做文章

加强物业服务监管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迅速,已从简单的物业服务扩展到不动产管理的全部领域,物业管理所牵涉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史贵禄表示,现实生活中,各类物业纠纷频发,特别是拖欠物业服务费、违章搭建及不合理改造、物业管理乱收费、服务不规范等引起的纠纷频发,导致许多业主怨声载道。

史贵禄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法》,通过立法明确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责任,规范物业管理服务,强化物业服务机构资质与人员资格;提高业主的自律意识,完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加强对物业管理、服务、使用等活动的监督等,形成更为系统和完善的物业管理法律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卢天锡建议,要从健全项目承接查验制度、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强化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明确物业管理部门职责、建立物业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机制6个方面修订《物业管理条例》,解决目前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项目承接查验把关不严、行业无序竞争日益加剧、物业收费定价机制不健全、业主自治作用发挥不充分、行业监管手段不断弱化5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李秀香认为,物业入驻小区应先交保证金。她发现,在物业服务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对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要求缺乏统一标准,不仅导致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也为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埋下隐患,出现有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却收不到物业服务费、有的物业服务企业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她建议,应尽快落地出台行业标准细则,比如可尝试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元,并要求物业入驻小区先交保证金等。

在“质”上下功夫

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十四五”规划提出,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物业服务中公共部位环境、公用设施设备维修保养、维修资金不足、物业服务覆盖率低等问题历来是居民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俞光耀表示,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维修基金保障、制定质量标准、健全监督机制,实现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企稳提升,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他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引入第三方评价,科学、客观评价物业服务质量,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监管,完善优质优价和失信惩戒机制;利用数字化新技术、新方法,整合政府、企业、社会信息资源,创新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鼓励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针对维修基金不足的情况,他认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分类指导、加强监管。对商品住宅小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足额留存维修基金,业主交易过户时要依法缴纳维修基金;对城市老旧小区,结合城市更新、文明城区创建,按项目由政府适当予以专项资金补贴;依托小区内公共设施获得的广告等经营性收益,优先用于补充维修基金;存量维修基金还可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运作,获取增值收益;维修基金的使用管理要科学规范,提高决策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宁启水表示,多数易地搬迁小区也有物业服务的需求,但是都未能实现专业的服务和管理。多数物业服务企业因成本维护困难而不愿意入驻,而部分入驻的物业服务企业经过一段时间服务后也选择撤离,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存在没有物业服务的空缺。

宁启水调研走访发现,小型搬迁安置点、偏远的安置点基础公共设施维护落后,甚至部分安置点仅仅是盖起了房子,但娱乐设施、公共设施存在空缺,无法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多数小型安置点、偏远的安置点制度建设仍需完善,百姓申请各类事项还在原村社,归属感和获得感还不够强。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物业管理相关规定,做到有规可循。同时,要赋予易地搬迁小区所在村居组的干部党员管理权,小区党支部、居委会独立设立。“针对不同规模的小区设定不同等级的物业管理要求,实行自营收入和部门补贴的过渡期制度,达到不断完善和提升、责任分工明确的易地搬迁持续巩固模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在“智”上求突破

大力发展智慧物业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鼓励物业服务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物业智慧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智慧物业,是实现社区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社会协同、推动公众参与、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抓手。

全国工商联认为,当前,大力发展智慧物业面临缺失统一规划、配套建设不足、高端人才缺乏、设备推广成本较高等突出问题。建议加快出台针对智慧物业重点企业的专项鼓励和扶持政策,利用成熟平台及落地能力,打造形成标杆示范,快速分级推进模式复制。建设一批智慧物业试点社区,积极认定一批智慧物业示范小区和社区,带动激励各小区、社区推进智慧化改造。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分级分类指导省、市、县统筹建设面向基层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人、地、事、物、组织基础数据库;街道在县(市、区)系统基础上,建立数据定期采集、更新机制,实现基础数据库动态维护,通过数据留存、沉淀支撑基层综合管理和服务。

智慧物业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利于打造服务型社会,提升居民对幸福生活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全国人大代表杨蓉建议,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是纵横贯通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但在基层应预留“接口”,打通社区智慧综合平台,提升标准化与规范性。